最新資訊
(復康資訊)愛在心裏口能開
日期 : 2022年12月07日

家庭是每個人第一個接觸的場所,也是第一個學習長大「社會化」的環境。其實我們的「溝通的方式、說話的方式」,大大影響著每個孩子長大過程,甚至是成人後的人際溝通、愛與表達的能力!


如何避免指責模式溝通?

華人文化「隱晦」的特性,使得許多人雖然知道要適時用語言表達對家人的愛,但要實際展現出來卻是一項不簡單,甚是困難的事,久而久之,容易造成溝通不良或困難,形成較僵化的溝通模式。


研究試圖透視不同文化下常見的家庭溝通樣貌,可分成兩種向度:

1. 單向指責取向

依照家庭成員的輩分或階級而有許多單向指揮、單向順從的狀況,東方文化的家庭較多數偏向此種溝通取向。


2. 雙向對話取向

家庭成員之間能夠公開坦然,並且願意敞開心胸來討論事情,形成雙向的對話與溝通,西方文化的家庭偏向此種溝通取向。


4階段突破「說愛的卡點」

還記得上一次向家人表達愛意是什麼時候嗎?研究分析「發現家人溝通」、「嘗試表達愛」的過程,包含以下四大階段:


階段1:醞釀

內心知道要去表達「愛」,但在下定決心說出口前,會擔心說出口後對方的反應不如預期,而產生「掙扎」。要突破需要替自己「心理建設」,可以對著玩偶或空氣進行「模擬演練」,思考並「自我調整」與家人的溝通方式,最後則是「選擇」要對誰表達愛意。 


階段2:行動

找尋合適的時機或是營造氛圍來表達愛意,例如:生日、父親節、母親節,也可以在日常裡營造,像是每天說早安、給予受挫折的家人安慰和鼓勵等。說出口後的自己可能會感到彆扭、痛快,而接收到愛意的對方,可能會有驚喜、措手不及,但這都是一個很好的開始。


階段3:發酵

雖然家長/孩子的反應包含多種的情緒,當下可能還有著尷尬、不知所措的氛圍,但其實「我愛你」的表達隨著時間的流逝,確實會產生發酵作用,使得家人間的互動起了變化,例如:親子關係的增溫、從單向溝通逐漸變為更活絡的雙向溝通。


階段4:反思

經歷了醞釀、行動與發酵後,自己會開始反思自己與家庭、家人之間的關係,並有了表達愛意之外的行動或改變,讓家庭散發出和以往不同的家庭氛圍,例如:「原來說出我對家人的愛是那麼的感動!」、「早知道我就應該多多表達!」等,更會讓家人關係變好、用愛與欣賞的視角來相處。


文章節錄:雞湯來了

 

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