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資訊
(復康資訊)陪伴「高敏感兒童」必知5件事
日期 : 2023年02月01日

高敏感的孩子就是害羞、內向,幼兒時期容易哭鬧、不給爸媽好過;因為太敏感了,說不定有過動或自閉的問題。事實上,這些意見都是對高敏感孩子的偏見,以下就專家的角度,來破解這些對高敏感孩子錯誤的標籤。

 

高敏感不等於內向

許多高敏感的孩子被視為內向的代名詞,因為高敏感孩子大部分不喜歡人群太多、吵鬧的地方,或是參加社交場合會先在旁觀察、容易累。但根據美國精神分析專家艾融博士的觀察,她認為有30%的的高敏感族群是外向者,這些高敏感型具有一般對外向特質的形容,包含渴望與人交流、有活力等。外向的高敏感兒童可能會先觀察環境,表現像是內向者,但他們在社交方面是想要積極與人相處,且喜歡嘗試沒玩過的遊戲等。

 

高敏感特質與自閉症、ADHD不同

國泰醫院精神科醫師顏銘緯表示,高敏感和自閉症或ADHD有很大的不同。首先,自閉症孩子除了固著之外,通常比較難與他人建立連結,包含語言表達和眼神接觸的困難,但高敏感孩子能敏銳察覺他人的情緒變化,這點跟自閉症不同。而ADHD則是在衝動、分心上難以控制,但高敏感孩子通常能夠安靜的觀察,直到自己覺得準備好了,才會加入遊戲或群體活動,也與ADHD有根本上的差異。

 

高敏感兒童長大容易得憂鬱症?

顏銘緯表示,目前並沒有關於高敏感族群和憂鬱症之間的研究,也沒有類似的假說出現,原因是高敏感並不被視為嚴謹的定義,但憂鬱症則是貨真價實的心理疾病,在學界不會把這兩個變因放在一起研究。顏銘緯提醒家長,不要將孩子現在的困難看得太負面、悲觀,而是應該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,陪伴她適應自己的高敏感特質,建立安全感和自信,才是對孩子未來心理健康較好的教養方式。

 

高敏感小孩不一定要上感覺統合課程

KidPro醫學級兒童發展教育團隊創辦人、職能治療師黃暐恬表示,有家長一發現高敏感小孩對觸覺敏感,就要求安排上感覺統合的課程。「但重點應是先找出原因,孩子不一定是感覺統合障礙。」黃暐恬舉例,很多家長會購買觸覺刷來幫助高敏感的孩子,「但我不建議」。如果想幫孩子做觸覺上的「減敏」,可以從日常的遊戲開始,如果是學齡前的兒童,可以做觸覺遊戲,將臉盆裝滿紅豆,把玩具藏在裡面,讓孩子去找,等孩子適應紅豆的觸感,臉盆中的顆粒可以從粗到細,例如:紅豆→綠豆→白米→沙子,幫助孩子適應不同物品的觸感。

 

高敏感兒童不等於「磨娘精」

在高敏感一詞出現之前,心理學家較常用「九大氣質」來看兒童天生的行為方式,根據孩子的活動量、規律性、趨避性、適應性、反應閾、反應強度、情緒本質、注意力分散度、堅持度共9個行為因素的程度,將孩子分成磨娘精型、慢吞吞型和樂天型等5類。有些人會以為磨娘精型(Difficult child)就是所謂的高敏感兒童,但因為九大氣質和高敏感的理論基礎不同,無法畫上等號。關於高敏感的孩子,確實在教養上要花比較多的心思,孩子的人格特質會在成長過程中慢慢被形塑,家長不應太早幫孩子下結論,應擺脫迷思、專注在孩子的特質上。

 

資料來源:康健雜誌

 

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