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資訊
什麼是障礙禮儀?與身心障礙者互動的指引
日期 : 2024年01月10日

談到禮儀,多數人的理解應該會是一套所謂的禮貌、禮節,用於人與人之間的交往,特別是在社交場合與情境。而所謂的「障礙禮儀」又是指什麼呢?關於這個用語的起源,有一個說法是:來自於1970年代初的身心障礙權利運動者、對非身心障礙者表達他們希望如何被對待、被尊重的方式,也帶著反抗健全主義社會價值觀的味道。到了現代、障礙禮儀更常被指稱用在職場、教學場所、以及其他公共場合,做為如何適當地與身心障礙者交流、相互尊重的具體指引。


當然,禮儀並非一成不變,不僅會依不同社會文化產生差異,也會隨著時代演進。況且,人們都有自己的經驗與偏好,所以不太可能產生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天書。但還是有一些公認的態度、行為和語言,可以讓大家在與身心障礙者互動時,不會因為擔心冒犯對方、或不知如何應對,而刻意疏遠或迴避身心障礙者。


以下分享一些好用的原則,讓我們輕鬆開啟與障礙者交流。


共通原則

用平常心,以對待一般人或其專業身份(例如:對方的職業、社會角色)的角度和身心障礙者展開交流。


在提供協助之前先詢問。


不要假設有明顯障礙的人一定需要幫助。不過,當你希望表達自己樂於助人,你可以說:「如果您還需要些什麼,請告訴我」,這種表達方式釋出了你的善意,但不會無假設對方是缺乏能力的。


尊重並使用對方喜好的用語或稱呼,而不是一概用損傷、輔具或病名做為代稱。如不確定對方的偏好,使用以人為中心的修辭會是比較好的方式,例如:你可以說「那位使用輪椅的女士」、而不是說「那個坐輪椅的」。


行動不便的障礙者

勿任意觸碰對方的移動輔具。有些障礙者會將他們的輔具視為個人空間的一部分。


冒然的身體接觸,可能會造成對方身體疼痛、失去平衡或心理壓力。例如,有些障礙者依靠手臂維持身體平衡。突然抓住它—即使你的意圖是提供協助—但也可能會使他們重心不穩。


進行對話時,選擇一個你可以舒適地進行對話並縮短彼此距離的位置。


盲人或視覺障礙者

在進入對話時先表明自己的身份,並在要離開時知會對方。


擔任視障者的行動引導員時,伸出你的手臂(通常是手肘)或肩膀,而不是抓住或推動該人。


擔任引導者時,適時描述他當下所在的場景、情境、書面資料以及環境障礙物。


避免觸摸引導動物(導盲犬)及服務性動物、或做出對牠造成干擾的行為。


聾人或聽覺障礙者

在開始對話之前先確認對方已注意到你。


如果對方使用手語翻譯員,請直接與對方交談,而不是與手譯員交談;將注意力集中在對方身上,而不是手譯員身上。


面對面並用正常的語氣說話。


語言或溝通障礙者

如果不明白對方在說什麼,請讓對方重複他們所說的話,然後再重複一遍以確保你已理解。


讓對方說完,不要代替對方說話、或試著替對方完成他的話語。


隱性障礙者

同理對方的生活經驗。


要認知到對方揭露自己的障礙可能會為他們帶來風險,要為對方的隱私保密。


聆聽、溝通以確認對方的需求,並支持對方需要的合理調整。


不要讓犯錯的恐懼限制了別人的機會

我們都是人,都有可能不小心犯錯,但重要的是採取尊重的態度、從這些錯誤中吸取教訓。因此,如果障礙者向你提供回饋、或告訴你他們的偏好,請用心理解並傾聽。並嘗試在下次互動中記住並使用該訊息。如果你無意間冒犯了對方,請道歉並改正,但千萬不要因為害怕犯錯而限制了障礙者參與交流的機會。

禮儀,反映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尊重;而我們需要關注的,正是身為一個人的需求,而不是他的障礙。秉持這樣的想法,障礙禮儀就一點也不特別、也不難做到。


文章來源: 談權說礙

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