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資訊
孩子越說越故意?解密孩子「故意行為」背後的內在需求(上)
日期 : 2024年03月28日

啟智早期訓練中心

幼兒教育資訊


「跟你說不可以了,你為什麼還做?」

「你為什麼又這樣,你是故意要氣死我嗎?」

常聽到爸媽抱怨孩子的故意行為,有趣的是,結論常是「他就是故意要惹我生氣」。其實,這真的多想了,絕大多數孩子的故意行為目的不在此,但,的確,孩子「故意」是有原因的,大人需要看清行為背後的真相,才能根本地解決問題,不同類型的內在需求,那麼應對方式當然也要不同。

孩子故意行為背後原因與教法

為何孩子會有故意行為?其原因大概可以分為6類:

1.衝動型:

這類孩子其實談不上是故意,因為儘管知道行為的結果,但往往還沒想到結果就動手做了。例如都說了不可以摸,孩子看到還是摸。這類孩子若標籤他們是「故意」的,就真的太大看他們了,他們動手比動腦快,就算提醒了,也未必有效,因為一旦看到「刺激物」,就會衝動行事。

應對方法:

這類孩子最大的問題是衝動,他們都知道不可以,但詢問原因時,往往回答「不知道」,因為是下意識行動。因此,這類孩子需要加強各種的抑制控制能力,針對常出錯的情境,刻意練習,平時也可以透過心像練習,大人陪著孩子在腦袋中描繪景象,並讓孩子說出這時候該怎麼「煞車」。


2.尋樂型:

這類孩子會為了滿足一己之樂,而故意去做些小動作,尤其是在等待、走路、聽課……等感到無聊的時候,例如排隊時去拉前面同學的頭髮。他們認為這些行為無傷大雅,不太在意後果,因為快樂比較重要。這類的孩子往往有感覺尋求的狀況,因此就算A行為被禁止了,為了滿足自己,還會發展出B行為、C行為…等,禁止不完。

應對方法:

這類孩子既然是在找樂子,滿足自己的感官需求,那麼平時多給予相關的感覺刺激就很重要。除此之外,容易發生的情境,除了讓孩子深刻體會自以為「無傷大雅」的行為,有多麼的令他人不舒服外,也應提供排解無聊的替代方案建議。因為一昧地限制和禁止,只會讓有感官需求的孩子另謀出路,與其讓孩子找一堆不適切的方法,倒不如給予符合社會規範的建議,例如上課真的很無聊時,可以做什麼事。


3.挑戰型:

這類孩子具有「實事求是」精神,當大人越是禁止,他們就越想知道真的做了會怎樣。儘管他們會把大人「不可以」的理由聽進去,但富研究精神的他們,會想驗證,有些甚至會想推翻大人口中的道理,例如大人說「跟你說不能在這裡踢球,會踢到旁邊人」,小孩會回「不會,我技術很好,不會踢到」。他們總是想要推翻大人的話來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了,變厲害了。

應對方法:

這類孩子已經很有自己想法,他們也很想展現這樣的能力,所以藉由「挑戰」來發揮,故意行為因此產生。想要解決這個問題,就要給孩子有展現的舞台,大人不要再只是限制和命令,而是透過「提供選擇」和「反問」的方式,讓孩子能表現,有自主權。例如「在這邊踢球,就會一直需要克制力氣,暫停等人過,但換個地方踢球,儘管需要10分鐘,但卻可以好好踢球,你選哪一個?」,或者是「你覺得現在做這件事,會有什麼問題呢?」當孩子也能參與做決定,發表意見,往往故意挑戰的情況也會減少。

 


作者:   天才領袖團隊

本文轉自 :https://www.leaderkid.com.tw/2024/02/07/149231/2/

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