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資訊
兒童心理學家:爸媽「過度教養」的3個跡象
日期 : 2022年05月12日

過度教養如何避免?為什麼不好?臨床心理學家解答

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

編譯 -樂羽嘉.天下Web only

發布時間:2022-04-29

 

臨床心理學家蘿可(Judith Locke)給「過度教養」兩種定義,第一是帶著良善意圖的家長,給孩子過多幫助,像是幫忙寫功課。這可能造成孩子不易發展關鍵技能。

 

第二種詮釋是家長「極端回應」孩子的一切,包括給予的愛、照顧、感情與稱讚。這類家長會把孩子形容成最好的朋友、稱讚到使孩子禁不起有建設性的批評,或使他們需要定期獲得稱讚。

 

蘿可在著作《盆栽孩子》中就使用盆栽來類比,形容在保護環境下養大小孩可能造成他們無法良好適應真實世界。

 

蘿可說:「過度教養看起來就像史上最慈愛的家長。」她主張這其實很大程度是「表演」。

 

你該怎麼確認自己是否教養得太過頭了?以下跡象可參考:

 

1. 極端回應

除了過度讚美,蘿可說還有其他跡象顯示家長過度回應孩子的每個需求,試圖讓孩子隨時都很快樂。比如說學校放假也不讓小孩有無聊的時間,用課外活動填滿他們所有時間。

另一個例子是相信小孩說的每一件事。這可能在學校造成問題,例如小孩說自己無辜被留校,家長只相信小孩不相信老師。

 

2. 過度重視培養小孩自尊心

蘿可認為這也是過度教養的面向。

她引用另一位美國心理學家塞里格曼(Martin Seligman)說法,認為感覺良好跟表現良好之間確實有關,但你沒辦法只透過自尊心讓小孩有好表現。

有些家長會過度干預小孩生活,像是打電話給其他同學家長問自己小孩為什麼沒受邀去派對,或因小孩沒入選校隊去學校興師問罪。

 

3. 過度保護

有個方法能測試家長是否過度教養,就是看小孩是不是與同齡孩子的技能水平相仿。

蘿可說:「如果別的小孩可以去營隊但你的小孩不行,你就該問自己是不是替小孩做太多了。」

2012年一項研究調查128位教養專家對過度教養的看法。欠缺韌性、唯我獨尊、生活技能發展不良、長大後出現高度的教養焦慮,都是過度教養帶來的影響。

蘿可表示,家長應該好好思考要怎麼讓孩子自己長大。小孩愈大,家長必須做得愈少愈好。

 

(資料來源:CNBC、cambridge)

文章轉自:https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5121004

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