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資訊
(健康資訊)超過這時長就可能是長新冠 三大常見症狀
日期 : 2022年08月08日

截至2022年6月,全球新冠肺炎病例數已達到5.35億,而台灣的確診數也正式突破300萬大關。以全球的病例報告來看,確診後康復者仍有超過8000萬人持續出現「長新冠」症狀,究竟長新冠可能帶來哪些影響?

以世界衛生組織 WHO 目前的定義來看,感染新冠肺炎的 4 週內稱為急性期,而 4-12 週持續出現或延後出現的症狀,醫學上稱之為 「COVID-19 急性感染後症候群 (Post-COVID-19 syndrome)」,簡稱「長新冠 (Long COVID)」。

以目前的研究來看,發生率介於10-20%之間,即便感染的是輕症,健康的成人、兒童都可能出現長新冠,且症狀大多類似。

常見症狀有哪些?

目前文獻中已記錄的後遺症就有200多種,又以疲勞、呼吸急促或困難、認知功能障礙(例如腦霧:包括無法集中注意力、無法專注思考、記憶變差、失眠等)最為常見。

其他常見症狀包括:

心血管症狀:心悸、胸痛、胸悶、心肌梗塞

腸胃道症狀:噁心、腹瀉、胃痛、食慾不振

耳鼻喉症狀:喉嚨痛、嗅覺或味覺異常、耳鳴、耳痛

神經症狀:頭暈、頭痛、肌肉疼痛、關節疼痛

心理問題:沮喪、憂鬱、焦慮

 

不同病毒株 (如 Alpha、Delta、Omicron),後遺症相同嗎?

目前台灣大流行的病毒株主要以 Omicron 為主,而 Omicron 從2021年11月流行至今,大約僅有半年的時間,故關於 Omicron 所引發的後遺症大多仍在研究中。而目前關於長新冠的研究與病例報告,大多仍以先前的 Alpha、Delta 病毒株為主。

以 Alpha、Delta 來說,已知肺部、心血管、腦神經皆可能受到損害,值得注意的是, 病毒不僅會破壞細胞,還可能引發「細胞激素風暴」,使得身體處於高發炎狀態,進而傷害正常組織。已有研究證實,此類病毒株在患者染病12個月後,追蹤腦血管疾病、心律不整、心肌炎、心臟病、血栓的發生率皆顯著提高;另外在觀察疫後猴子的腦部變化時,也發現了神經損傷、神經元退化及細胞凋亡。

相對的,以 Omicron 來看,因其主要侵襲上呼吸道,且不太會進入肺部,整體來看發生全身性感染的機會較少、組織受破壞的程度較低、細胞激素風暴的機會也較低,專家推估,後續引發全身性後遺症的機會,理論上應較低。不過,患者仍不可掉以輕心,2022年3月一份研究發現,即便是輕症,大腦的功能也可能受損。

目前關於長新冠的諸多研究仍在進行中,包括次世代疫苗、抗病毒新藥等是否有助於降低長新冠風險,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答案。

 

 

資料來源: https://www.ihealth.com.tw/article/%e9%95%b7%e6%96%b0%e5%86%a0/

 

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