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資訊
(復康資訊)為孩子解憂 關注情緒健康
日期 : 2022年12月12日

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反覆,生活至今仍未能重回軌道。孩子與家長一樣,都會有「抗疫疲勞」的感覺,而他們久久未能回校上課、與同學見面嬉戲,難免會感到寂寞難過,影響心情。當孩子出現煩惱納悶,或是焦慮、有壓力時,家長該如何疏導孩子的情緒,為他們解憂呢?

(1)  陪伴孩子渡過情緒起伏

當孩子遇到不開心的事、主動與父母哭訴時,我們先不必急於判斷對錯,當刻最重要是讓孩子明白,父母能夠體會、了解他們的處境和心情,簡單一句「爸媽知道你唔開心」已足夠,或可選擇靜靜陪在他們的身邊,讓孩子有安全感。日後孩子又再有煩惱不快時,亦會主動與父母傾訴。

(2)  教導如何發洩情緒

小朋友亦如成人一樣,有情緒時需要找方法發洩或紓緩。孩子不高興時,父母可先觀察他們是怎樣宣洩情緒,是愁眉苦臉,是哭鬧不停,還是沉默不語。不論是那種形式,家長可在安全情況下,容許孩子發洩情緒,待他們冷靜後再繼續交流。舉例說,當孩子哭泣了一段時間,可拍拍其膊頭並讓他們先深呼吸一下,平伏心情後才交談。不過,若孩子出現自殘或暴力的宣洩行為,例如打人、亂擲玩具,家長便須出手阻止。

小朋友多數會以哭鬧表達情緒,父母要留意盡量避免對哭泣的孩子說「唔好喊」或「你係男仔,唔應該喊」,這樣等同剝奪他們紓緩情緒的機會,使他們找不到情緒的出口。平日家長亦可多鼓勵孩子透過寫日記或畫畫,表達感受、釋放情緒。

(3)  討論解決方法

父母不一定凡事過早出手,為孩子解決問題,反而可先從旁觀察他們如何處理問題,藉此培育孩子解難及抗壓能力。例如孩子在學校與同學吵架、發生衝突,除非孩子受傷,否則家長可讓子女反思事件到底是哪一方有錯在先,或是彼此有何誤解,才會引起爭拗,思考下一步應該怎樣做。或許翌日子女已與同學互相道歉,解開心結,家長不必反應過度。

(4)  建立正面思維

孩子成長過程中,遇到不如意的事產生負面情緒,乃人之常情,最重要是教導他們如何管理及面對情緒,並且建立正面思維。例如孩子中文科測驗成績不佳,感到自卑,家長可引導孩子想想自己有何其他拿手的科目,欣賞自己的長處。只要面對逆境時能換位思考,便不會輕易落入情緒的死胡同。

 

https://www.edcity.hk/hq/zh-hant/content/%E7%82%BA%E5%AD%A9%E5%AD%90%E8%A7%A3%E6%86%82%E3%80%80%E9%97%9C%E6%B3%A8%E6%83%85%E7%B7%92%E5%81%A5%E5%BA%B7

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