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資訊
(親子教育)孩子總是教不聽?可能是你誤踩了這些教養陷阱
日期 : 2022年08月02日


6個父母要躲開的教養陷阱


1. 當眾責罵

小孩沒禮貌的表現,可能會讓家長忍不住當眾發脾氣糾正。

心理學家Erica Reischer指出:「當父母在他人面前責備孩子,小孩可能會更在意他人的反應,而不是你教育的內容。」

建議:家長先按捺情緒,去到無人處再和孩子進行談話。如果暫時找不到,也可以先用耳語的方式,簡要的指出孩子不當的行為,讓他知道你會回家再繼續處理這件事。


2. 沒有以身作則

如果自己都不能做到的事,就不要奢望孩子能做到,比如自己很愛吃甜點,卻希望小朋友不要吃太多的糖。

孩子是父母的鏡子,他們的行為是通過觀察父母的一舉一動學習的,所以要有良好的教養要從自己改變。


3. 給孩子的指令模糊不清

小朋友亂打人、東西亂扔,家長們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告訴他們「這樣不行喔!」「不可以亂丟東西!」可是卻發現講了幾百遍孩子都不改,其實他們並不是故意要挑戰你的耐性,只是沒辦法理解爸媽的真正需求。


建議:家長需要清晰的引導,比如希望孩子不要亂丟玩具,可以告訴他玩具應該放到哪裡,帶他完成幾次,孩子就能明白你的期望,並建立起「玩具要收到箱子裡」的觀念。


4. 用「利誘」讓孩子改正

為了快速解決,比如一哭就用糖塞住孩子的嘴。這種方法或許可以立竿見影地改正孩子的行為,但只是短暫的。


由於父母濫用獎懲制度,長此以往更助長孩子的氣焰,他們會誤以為用「鬧」的方式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。


建議:父母必須讓孩子知道正確的行為是應當的,而不是為了獎勵才去做,否則只會因小失大。


5. 教養原則前後矛盾

你覺得跳上跳下不行,另一半卻覺得無所謂。這樣前後矛盾的教養會讓孩子放寬「錯誤行為」的標準。


建議:如果希望孩子遵守規矩,就要在日常生活中貫徹教養原則,跟另一半、長輩都要事先達到共識,不然只會混淆孩子的認知。


6. 不停說教

為了糾正小朋友的錯誤,父母會一直反覆揪著孩子的錯處不放。孩子的注意力不會那麼集中,訓斥的時間久了,可能還會適得其反,讓孩子感到煩躁。


建議:簡單地解釋清楚為什麼不該這麼做,告訴他們不可以這麼做就好了。


當你責罵孩子,孩子不會不愛你,他只會不愛他自己


小朋友不聽話真的讓爸媽們很火大,而用怒吼、體罰去宣洩自己的怒火,情緒一上來,可能也會不自覺說出傷害孩子的羞辱性話語。

對孩子怒吼、喊叫的家長更不在少數,認為反正不是體罰,罵一罵怎麼了。


但有一句話說得好,「當你責罵孩子,孩子不會不愛你,他只會不愛他自己。」你的行為只會讓孩子更自卑。


當父母用不當的方式處理情緒,孩子也會有樣學樣,小朋友可能會用大哭大叫、暴力的方式處理自己的各種情緒。


教養的重點不在懲罰,專注結果而不是過程


其實教養的重點在於讓孩子學習適當的行為,以保障孩子的安全、在社會生活的能力等,而不在於懲罰的力度。不一定要夠兇、夠嚴苛的懲罰才能使孩子聽話,耐心理解背後原因、加以導正,尊重孩子並以身作則。


文章來源:https://www.mababy.com/knowledge-detail?id=13015


上一篇
下一篇